信息素养
本页主要讨论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以及提升信息素养的思路,工具实用技巧等。
贡献者:@zgq354
关于信息素养
在 理想的大学世界 有提到,人类 知识的庞大网络,并非你我在有限人生中可以穷尽,生而有涯,我们也需要一个筛选的过程,也如《红楼梦》的依据“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饮”。接受自己在很多方面仍然无知的事实,放下穷尽所有的执念与焦虑,做好手上的事情,自己一点点成长起来就足够。这一点也如胡适所言:“怕什么真理无穷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”。
“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饮”,但在如今互联网蓬勃发展,四处充斥着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,很多时候你很难判断舀起来的那一瓢是否值得安心地好好饮下去,为此额外花上不小的时间成本。这时尤其需要获取信息、筛选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。这样的能力,也被前人命名为“信息素养 (Information Literacy)”。
当下一个困境,信息素养本应是一项从小到大应当培养的基本能力,对标的是中小学阶段的《信息技术》课程。然而现状是,小学到高中的《信息技术》课程,在很多学校常常会因为一些缘故被换成自习或文化课,进一步而言,又有多少同学掌握了这门课程本该传达的技能?(参考: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出路在哪里? - 知乎)甚至大学对标的培养信息技术老师的专业,给人的感觉也总是“在学校打杂”,连老师和同学也是如此认为,就让人很难感受到这样的气息和使命感的所在。
在大学,在学术界,特别是计算机类的专业,我们尤其需要重视这项能力的提升。我们的编程生涯中,可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,但其实有许多的前辈已经踩过你现在正在踩的坑,并留下了记录。这些记录正分散在图书馆和互联网的各个角落。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它们,这样的意识和技巧综合起来,也是信息素养所关注的一部分。
信息素养的普及,也是大学图书馆的一个职能所在,它们通常也会开设相应的通识课程,介绍论文数据库的使用、以及网络资源如何检索的技巧。如华南师大图书馆的《信息检索与利用》、武汉大学黄如花老师的MOOC课程《信息检索》。
对于计算机领域,许多资料来自于 Web,会有大量的依赖搜索引擎的场景,常见的搜索技巧也需要关注和掌握。对于获取到的信息,与读书类似,需要带着批判性的思考去筛选和接受。
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,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又多了一条新的途径,但使用AI工具时应保持审慎:需验证其输出可能存在的"幻觉"错误,交叉核对关键信息;以及模型受限于训练数据和时间范围,对时效性内容需格外谨慎;特别在代码场景下必须测试验证、理解逻辑并注意安全边界。AI是辅助工具而非真理来源,应保持批判性使用的态度。
实用技巧集合
以下为 DeepSeek 总结的一些技巧,可以参考。
搜索引擎使用
-
精准匹配
用引号包裹关键短语如"递归算法"
进行精确搜索,避免分词干扰 -
排除干扰
用减号排除无关内容,如Python -动物
避开蟒蛇相关结果 -
站点限定
用site:domain.com
限定搜索范围,例如:site:stackoverflow.com 内存泄漏调试
-
文件类型
用filetype:pdf
查找特定格式资源filetype:pdf 数据结构讲义
AI Prompt 编写
-
角色设定
明确AI身份和任务背景:你是一个有10年Python开发经验的工程师,请以教学口吻解释...
-
结构化输出
指定回答格式确保易读性:| 概念 | 示例 | 适用场景 |
-
渐进细化
通过多轮对话逐步优化:// 首轮获取大纲
给出二叉树遍历的对比框架
// 次轮补充细节
为上述前序遍历增加Python实现 -
安全限定
对代码类请求添加约束:用Python 3.10实现时需考虑:
- 内存效率优化
- 添加类型注解
- 包含异常处理